河南招商网络> 正文

招商引资 县城抢人高标准不等于最合适

2022-07-19 00:00

新安县、遂昌县、和平县、云阳县,这几个地方少有耳闻。 但因为同一件事火起来了,那就是抢人,抢名校硕博。 不难看出,县城对于人才的需求,不仅限于高校毕业生。以前,硕博毕业生回流县城是纡尊降贵,而现在高学历人才流向县城,已经是一种可见的趋势。 如今,中央定调“县城城镇化”,也是对人才释放了重要信号。除了务工人员回流,更紧缺的是高学历专业人才。 换个角度看,县城源源不断的人才流入,实际也注入新理念、新观念。但是,“量力而行”是基本原则,既要从实际需求出发,有多少需求揽多少人才,也要确保人尽其用。

高标准抢人才

88所事业单位,157个工作岗位,190个招聘名额,其中176个名额要求研究生学历及相应学位,其余14个名额要求本科以上学历。 放在以前,这样的招聘条件,基本是一二线城市的“刚需”,现在却发生在常住人口不足100万的县城。 注意到了没?去年,我们就看到有些地方街道办事处,吸引了全国数一数二的顶尖学府的人才在基层工作。 今年以来,抢人大战“下沉”到区县,县城引进高端人才的消息,频频登上热搜。 

● 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发人才引进消息后,报名人数超出预期

● 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引进的人才中,大多数都是硕博毕业生

● 黑龙江省友谊县发公告,拟引进 53 名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才

为了吸引这些“天之骄子”的加入,县城也使出了众多“硬核”手段。各地也有所区别,一些地方下拨人才发展专项基金,为引进人才提供优惠待遇。有的地方设置了较高学历门槛,医疗、教育等涉及民生的城镇系统,同样缺乏优秀人才注入,甚至一人回乡,全家安排工作。 不管是哪种方式,县城呼唤高学历人才回流的同时,相当一部分高校的毕业生一样有着重要的抉择。 主要原因无外乎两个: 一是大城市人才济济,虽然选择广,但是房价、消费并不低,竞争相对更激烈。生活工作在县城,离家近一些,各方面压力小,自身的幸福指数也高。 二是,在优厚的待遇之外,受毕业生规模增加、就业形势严峻等影响,硕博士已不再是社会的“稀缺资源”,国家这几年一直在鼓励引导择业方向。

先流通再留存

多年来,城乡之间存在割裂,导致两者不能良性循环的根源在于,县城未能充分发挥链接作用。当县城促进城乡流通、循环起来,无论是务工人员还是高学历人才,自然都会有留存。 过去中国的城镇化以大城市群为主要发展路径,现在要转向县域经济,特别是就地城镇化的方式,一定要与当地的情况相结合,要从更大的空间范围内来看待、分析和统筹。 看看县域之外有没有大城市,周围有什么样的城市,这样才能确定县城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方向。 那县域该如何促进城乡融合与流通? 首先,打通城乡产业体系。建设县城-镇村的农业产业链体系,生产初加工在镇/村,其他的环节,包括科技创新、农产品品牌打造在县城。 现在不少地方,采取公司+农户、专业合作社的方式,有一定的增值收益分享机制,让县城的产品有规模化、品牌化。 其次,畅通城乡物流体系。这个过程重点是为了降成本和提效率,真正实现从田园间到消费端的畅通无阻。

这个体系中,县域的冷链、批发中心是最关键的一环,当彻底消除中间的堵点,才能从生产型价值转向消费型价值。 只有关键要素流通起来了,人自然会来。这好比一定单位时间内,水池中的进水量多于出水量,水池的水位就会增长。同理,县城的吸引人口的数量大于流失量,人口池中的“水位”就会增加。

合适就是最好

毋庸置疑,大规模劳动转移的现象已经结束了,人口的流动已经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,就是从低素质劳动力向高端劳动力转变。 县城需不需要高学历人才,这就像是一个“到底是鸡生蛋,还是蛋生鸡”的问题。有的人认为,多数县城没必要引进高学历人才,尤其是基层岗位要求高学历,这似乎是人才的内卷和浪费。 其实,随着县域发展、乡村振兴,人才“下沉”到区县是正常现象。这样不但避免了县城岗位的空缺,也为广大优质人才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。 当然,要提醒的是,县城抢人高标准不等于最合适。 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将不断扩大,这意味着人才池子会越来越大,分配到县城的机会也会越来越多,县城给到人才的支持力度随之增大。 县城吸引人才杜绝“唯学历论”,应根据自身产业定位、发展实际、岗位缺口进行,参照实际需求,优化岗位需求,紧密结合县域发展规划和引进人才的专业特长,将各类人才安排到适合的岗位上,做到人尽其才。 当县城通过优惠政策引进大批名校毕业生后,接下来的重要问题,就是如何充分发挥高端人才的优势。

人才的流量已经进来了,留存才是关键。人才对县城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,但人口收缩的县城也应该客观冷静,避免盲目扩张。

来源:招商网络

展开
投资咨询热线
400-168-6016
  • 招商引资政策
  • 工业用地信息
  • 厂房租购平台
  • 其他招商信息
  • 已为您免费生成了个人网上空间
    快去查看吧~
    政策下载
    在线咨询
    电话沟通
    电话咨询
    400-115-5265
    免费下载产业扶持资料